法规搜索 咨询
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条例 > 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

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

来源:中律网整理 2022-11-10 10:31:44 人看过
苏交规〔2022〕5号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厅机关各处室(部门)、厅属各单位,江苏交通控股公司、省港口集团、省铁路集团、东部机场集团、省国际货运班列公司: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实际,省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并经第60次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

  苏交规〔2022〕5号

  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厅机关各处室(部门)、厅属各单位,江苏交通控股公司、省港口集团、省铁路集团、东部机场集团、省国际货运班列公司: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实际,省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并经第60次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本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9月15日

  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

  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工作,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守信激励、失信约束的良好营商环境,依据《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公路水运建设养护、地方铁路建设、道路水路运输以及港口经营等相关活动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以下称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管理、信用状况认定、信用激励和约束、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等活动。

  第三条 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工作,遵循依法依规、保护权益、公开公正、审慎适度的原则。

  第四条 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异议处理、信用修复、投诉举报、责任追究等制度,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

  对在信用管理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推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厅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履行相应职责。

  第六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运输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共享、评价、认定、修复和应用等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下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职、诚信施政,提高守法履约的意识和水平,在交通运输信用管理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履职过程中发生违法违约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工作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信息应当纳入政务失信记录。

  第三章 信用信息管理

  第八条 交通运输公共信用信息包括交通运输基础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并实行目录制管理。

  省和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要求,配合同级地方社会信用综合管理部门编制相关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

  第九条 基础信息主要包括:登记注册信息、从业(执业)资质资格信息、车辆或船(舶)信息,许可信息、审批信息以及其他与信用主体基本状况有关的信息。

  第十条 纳入交通运输失信信息应当限制在下列范围:

  (一)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检查、行政征收、行政给付等方面反映信用主体失信状况的信息;

  (二)在信用承诺中虚假承诺或者不履行承诺的信息;

  (三)提供虚假材料、隐瞒事实真相、瞒报谎报信息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信息;

  (四)违反诚信执业相关规范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

  (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失信行为的信息。

  第十一条 其他信息中的守信信息主要包括:

  (一)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信用评价形成的评价结果诚信信息;

  (二)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信用主体的信息;

  (三)其他依法可以作为守信信息认定数据来源的信息。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交通运输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及时、准确、规范、完整地记录和采集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和单位按照“谁管理、谁采集”的要求,负责采集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公共信用信息。

  第十三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在各业务系统中完成归集本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公共信用信息,并按要求及时准确推送至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四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交通运输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共享要求,向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相关交通运输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共享。建立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信用交通江苏”网站、本部门门户网站公开相关信息,明确信息查询权限和程序,并向社会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第十五条 全省交通运输公共信用信息通过依法公开、政务共享、依职权查询、实名认证查询、授权查询等方式披露,除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有关规定不宜公开的情形外,应当尽可能通过公开方式披露。

  涉及自然人的个人信息,经当事人书面同意公开或者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公开,并进行必要脱敏处理。

  第十六条 信用主体认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开的信用信息存在错误、遗漏,或者依法不应当公开的,可以填写《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异议申请表》(附件1)向负责认定相关信用信息的部门提出异议申诉,并说明理由。

  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实名提交的书面更正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更正的决定。确实存在错误、遗漏,或者依法不应当公开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在异议申请处理期间,应当对异议信息进行标注。异议处理完毕后,应当立即取消异议标注,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信用主体。

  第十七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网络安全规章制度,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严禁泄露、伪造、篡改、毁损、窃取、出售公共信用信息。对故意或因工作失误泄露信息的,要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四章 信用承诺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办理行政许可、招投标活动、专项资金申请以及信用修复等工作中推行信用承诺制度,信用承诺事项实行清单制管理。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开展信用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将信用主体履约情况记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

  信用主体违背信用承诺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其列入重点监管范围。

  第二十条 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中加强信用承诺应用,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

  第五章 信用评价

  第二十一条 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的方式、标准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省社会信用综合管理部门,依据工作职能制定相关领域的信用评价制度,按照程序和职责对信用主体进行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布。

  厅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据职责制定公路水运建设养护、地方铁路建设、道路水路运输、港口经营等相关领域信用评价细则,明确评价信息来源,做好信用评价工作。

  第二十二条 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应当明确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依据国家和省有关信用政策和信用工作实际实施管理。建立行业统一的信用评价等级,分为信用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分别用AA、A、B、C、D表示。

  其中,信用主体发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的严重失信行为的,其信用等级直接认定为D级;信用主体在评价周期内,被省内其他行业部门或者外省交通运输行业部门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且在“信用中国”上公布的,其信用评价等级不得高于A级。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及评价标准在职责范围内实施定期评价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信用评价。定期评价每年一次,应当在次年3月底前完成。动态管理由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及其评价标准对信用主体失信行为进行及时认定、发布。信用评价结果应当在“信用交通江苏”网站、本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后认定发布。

  第二十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信用水平的检查对象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

  鼓励社会各类经营者应用信用主体的信用评价结果,优先选择信用评价等级高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

  第二十五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信用评价转换与互认,拓展在跨省交通运输行政许可、资质(格)审核、政府采购、监管执法等方面信用监管应用,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监管联动。

  第六章 守信激励与失信约束

  第二十六条 守信激励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认定、发布、修复移除等工作职责,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认定为守信激励主体名单:

  (一)获得本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评定的信用评价等级连续两年为最高等级的,在同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

  (二)获得国家、部省级诚信类表彰,且无失信行为记录的;

  (三)国务院、省政府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列入守信激励主体名单的。

  第二十八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合法、客观、审慎、关联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对照交通运输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对信用主体行为是否属于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失信行为认定后应当作为失信信息记录。

  认定失信行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以下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

  (一)生效的裁判文书、仲裁文书;

  (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决定文书;

  (三)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可以作为认定失信行为依据的其他文书。

  第二十九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并按照法律、法规或者国家规定的标准认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应当限定在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领域内,并限制在下列范围:

  (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

  (二)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三)有履行能力但是拒不履行、逃避执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行政机关公信力的。

  第三十条 在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多次发生失信行为但尚未达到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标准的信用主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加强监管,实施差异化管理。重点关注对象的确定标准和监管措施,按照各领域信用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第三十一条 守信激励主体名单、失信行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重点关注对象,由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下称认定部门)按照下列规定认定:

  (一)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和养护领域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由其负责建设管理的部门实施;

  (二)地方铁路建设领域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由其负责地方铁路建设管理的部门实施;

  (三)道路水路运输领域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由其负责道路水路交通运输管理的部门实施,其中港口经营者由港口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由其负责港口管理的部门实施。

  第三十二条 认定部门应当依据认定标准生成初步认定的守信激励主体名单,并将其与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中的各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进行交叉比对。已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不得列入守信激励主体名单。

  认定部门应当将比对后的守信激励主体名单在“信用交通江苏”网站和认定部门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在公示期内,对公示的守信激励主体名单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认定部门实名举报或者提出异议,认定部门收到异议申请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进行核查,并告知申请人核查结果。

  第三十三条 认定部门应当根据认定标准生成初步认定的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在作出将信用主体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作出决定的事由和依据、失信惩戒措施提示、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告知书5个工作日内进行陈述、申辩,事实、理由成立的,认定部门应当采纳;不陈述、申辩或者事实、理由不成立的,认定部门应当依法制作决定文书,载明将当事人列入名单的事由和依据、失信惩戒措施提示、移出条件和程序、救济措施等,并依法送达当事人。

  认定部门应当在陈述、申辩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在“信用交通江苏”网站和认定部门网站公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不超过3年。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社会信用综合管理部门要求,倡导和褒扬诚实守信,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信用主体,可以在权限范围内采取下列激励措施:

  (一)在行政审批和项目核准时,实施“绿色通道”“告知承诺”等简化办理、快速办理的便利服务措施;

  (二)在开展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政府采购和安排专项资金时,同等条件下列为优先选择对象;

  (三)在新增运力、扩大经营范围、经营权延续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四)在新增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公共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业务事项等服务质量招标投标中设置加分项;

  (五)在日常监督管理和专项检查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减少检查频次;

  (六)在行业相关荣誉表彰奖励、评优评先、品牌创建、部省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申请评比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七)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给予下列投标、履约等方面保证金的优惠:

  1.在招投标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2.免缴投标保证金;

  3.可以免缴50%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4.可以减免50%-80%的履约保证金;

  5.发包人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的,缺陷责任期开始之日,预留比例可以不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1.5%。

  (八)船闸运行单位按照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守法诚信船舶给予优先过闸;

  (九)鼓励经营者优先聘用信用等级高的从业人员,将其薪资待遇、晋升、培训、表彰、奖励与信用状况相结合;

  (十)其他符合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文件要求的措施。

  实施守信激励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原则。

  第三十五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和地方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按照合法、公平、关联、比例原则,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采取轻重适度的约束措施。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严重失信行为主体相关信息依法依规予以公开,对纳入交通运输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以及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用主体,严格依照有关失信惩戒措施清单采取惩戒措施。

  第三十六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行业内财政性资金补助等政策实施、政府采购与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安排、评先创优等活动中,应当查询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根据结果采用相对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纳入交通运输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用主体和重点关注对象,采用提高抽查比例、增加检查频次、挂牌督办等手段,加强现场检查等与信用风险相匹配的监管措施。对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市场主体,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

  第三十七条 被列入守信激励主体名单的信用主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移出名单,并做好信用信息更新:

  (一)名单有效期届满的;

  (二)名单有效期内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或者重点关注对象的;

  (三)被发现存在不当利用守信激励机制等不良行为的;

  (四)其他依法依规应当移出的情形。

  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用主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移出名单,并做好信用信息更新:

  (一)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有效期届满且未再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

  (二)经认定部门审核同意信用修复的;

  (三)认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依据的行政行为被依法撤销或者确认违法的;

  (四)其他依法依规应当移除的情形。

  第七章 信用修复

  第三十八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信用修复机制,按照“谁认定、谁修复”的原则,支持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用主体开展信用修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申请信用修复的主体收取费用。

  第三十九条 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用主体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并可以通过作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通过信用核查、接受专题培训、提交信用报告、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

  第四十条 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用主体在名单有效期内,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可以向认定部门提出信用修复书面申请:

  (一)已纠正失信行为,该失信行为的不良社会影响已基本消除;

  (二)已经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中规定的义务;

  (三)达到行业规定的修复期限;

  (四)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承诺不再失信。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予以信用修复:

  (一)距离上一次信用修复时间不到1年的;

  (二)3年内信用修复累计满2次的;

  (三)拒不纠正相关失信行为或者无故不参加约谈、约谈事项不落实,经督促后仍不履行的;

  (四)存在依法依规不能实施信用修复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信用修复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申请。申请人向认定部门提交《交通运输信用修复申请书》(附件2)和《单位信用修复承诺书》或者《个人信用修复承诺书》(附件3)。

  (二)受理申请。认定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信用修复对象符合性和申请材料完整性予以确认,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事实、理由和救济途径。

  (三)核查申请。认定部门对申请人的信用整改情况、整改结果等进行核查。

  (四)修复认定。认定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根据核查结果作出《交通运输信用修复通知书》(附件4),及时告知申请人信用修复处理结果,按规定纳入本级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并推送至上级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和同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不予修复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修复的事实、理由和救济途径。

  (五)修复处理。认定部门应当根据《交通运输信用修复通知书》处理意见,在5个工作日内在“信用交通江苏”网站和认定部门网站上更新相关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并公示申请人的《单位信用修复承诺书》或者《个人信用修复承诺书》。《个人信用修复承诺书》应当隐去个人隐私信息,公示时间与原认定发布的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期限一致。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文件对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20年5月14日发布的《江苏省交通运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苏交规〔2020〕2号)同时废止。


严正申明:未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本站出处链接,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近日有不法分子严重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
  • 2022年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最新全文

    2021-11-30

     2022年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文  (2017年12月1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21年7月30日河南

  • 2022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修正全文

    2021-12-01

      2022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修正全文  (2002年9月6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0年12月23日北京

  • 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2022修正【全文】

    2021-12-01

      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2022修正【全文】  (2009年7月25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21年9月24日北

  • 2022天津市消防条例修订【全文】

    2021-12-01

      2022天津市消防条例修订【全文】  (2009年11月19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021年9月27日天津市第

  • 2022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全文

    2021-12-01

      2022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全文  (2021年9月27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

  • 北京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022最新

    2022-01-15

    北京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022最新(2000年9月22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12年9月28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选举工作机构第三章参加选举村民的登记第四章候选人的产生第五章投票选举第六章罢免、辞职和补选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村民委员会选举,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根据《中华人民

  • 2022年天津市网络虚假信息治理若干规定全文

    2022-01-15

    2022年天津市网络虚假信息治理若干规定全文(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虚假信息治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网络虚假信息治理活动,适用本规定。国家对网络虚假信息治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本市网络虚

  •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2全文

    2022-01-15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2全文(2011年11月18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减量与分类第四章收集、运输与处理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乡环境,

  • 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条例2022修正

    2022-01-18

    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条例2022修正(2012年5月24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9月26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等五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根据2021年5月27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

  • 苏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2022最新

    2022-01-18

    苏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2022最新(2018年12月27日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9年1月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租赁和治安管理第三章消防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 2023年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最新版【全文】

    2023年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最新版【全文】(2003年9月5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本市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限管结合的方针,政府部门执法,基层组织参

  • 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2023修正【全文】

    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2023修正【全文】(2017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7月30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物业管理区域及设施第三章业主、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第四章物业服务企业第五章物业管理与服务第六章物业的使用和维护第七章监督

  • 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2023修订【全文】

    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2023修订【全文】(2012年3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21年9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物业服务区域及设施第三章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第一节业主第二节业主大会第三节业主委员会第四章物业服务人第五章物业服务第六章物业的使用与维护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

  • 河北省退役士兵安置办法最新版【全文】

    河北省退役士兵安置办法最新版【全文】(2014年1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4〕第3号公布根据2022年1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22〕第1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保障退役士兵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退役士兵,是指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规定退出现

  • 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2

    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2(2003年1月16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6月30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6年1月13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4年9月26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

  •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2022年新法规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2022年新法规(2020年3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物业管理区域第三章前期物业第四章业主、业主组织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第一节业主和业主大会第二节业主委员会第三节物业管理委员会第五章物业服务第六章物业的使用和维护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建设和谐宜居社区,规范物业管理

  • 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2022

    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2022(2003年9月5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本市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限管结合的方针,政府部门执法,基层组织参与管理,社会公众

  •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22最新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22最新(2017年1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增强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

  • 2023年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最新版

    2023年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最新版(2009年5月21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9年11月29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21年5月27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等四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物业管理区域第三章业主、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第四章前期物业管理